巢湖
位于安徽省江淮丘陵中部的巢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它东西绵亘180里,环湖400余里,据巢县、庐江、肥东、肥西和合肥四县一市境地,面积820平方公里。巢湖与纵横交错的江河沟渠相吐纳,其源远至英、霍二山,湖面有丰乐河、杭埠河等来汇,湖南与兆河、白湖相通,湖水东经裕溪河下泄长江。巢湖湖中有山,山中有水,波光帆影,景色妩媚。清代任巢县知县的孙枝芳有诗曰:“天与人间作画图,南谁曾说小姑苏,登高四望皆奇绝,三面青山一面湖。”绮丽的山光水色,以及富庶的物产和美妙的神话传说使巢湖成为闻名于世的旅游胜地。
巢湖之名,据考始于后汉。《巢县志》记载:“《淮南子》云,历阳之郡,一夕反而为湖。汉无巢湖名,后汉明帝纪云巢湖出。”有关“历阳之郡一夕反而为湖”的传说,各种志书记载大同小异。说的是巢湖水域本是陆地,一夕之间将陷为湖。当地一位老妇人焦婆预先得知,和儿子一起通知人们逃脱,幸免于难。后人立庙建塔,敬之为神。因老妇人姓焦,故巢湖又名焦湖。湖呈鸟巢状,巢湖之名远播四方。据地质学家考证,巢湖是由于地层局部陷落储水而形成的。大约在距今两亿年前的中生代三叠纪末期,地壳构造运动使陆地上升,海水退出,只有在内陆凹陷部分残胃着海水,发育着湖盆沉积,巢湖就是当时内陆凹陷中的一个。到距今一亿四千万年前,地球又发生了剧烈的燕山运动,强烈的断裂和频繁的岩浆活动,使巢湖凹陷更显著,湖水加深,湖面扩大。到距今三千万年时,发生了震动全球的喜马拉雅运动,它使湖面进一步扩大,湖水横溢,成为巢湖的全盛时期。那时的巢湖面积要比现在的大三四倍,湖水也深得多。近百万年来,湖盆仍在缓缓下降,但由于入湖河流携带的大量泥沙不断沉积,沉积量大于下降量,使巢湖面积口渐缩小,成为我国五大淡水湖中面积最小的一个。
在历史上,巢湖因有“奠淮右,阻江南”的形势,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春秋时吴国和楚国,三国时东吴和北魏,都曾在此进行过激战。巢湖东南的濡须山(又名东关)和七宝山(又名西关)的隘道口,相传为夏禹所凿,十分险要。三国时,吴国在此筑有据点,重宾把守,北控巢湖,南扼长江,致使曹操四越巢湖不成。坐落于巢沏之滨的巢县,是历史悠久的古城。在三千六百年前的夏朝,这里是古巢国,相传是柴南奔来此初建的。《舆地志》云“卧牛山有柴土城”。春秋时属楚国,称居巢。县城东北10余里的亚父山是西楚霸土项羽的谋士范增的故乡,旧有亚父祠、亚父井、亚父家等遗迹。
巢湖景色优美。连天平湖,浪静波恬,轻舟逐水,帆影浮隐。宋人刘放游巢湖诗云:“天与水相通,舟行去不穷。何人能缩地,有术可分风?宿露含深墨,朝曦浴嫩红。四山千里远,晴晦已难同。”巢湖之美,不仅在湖,也在于山。群峰四周,参差相映,有的如凤凰展翅,有的似雄狮昂首;有的形似银瓶,有的状如香炉。这山水之胜,林壑之美,自古以来吸引着文人雅士前往寻幽探胜,李白、罗隐、苏轼、陆游、姜夔等,都为巢湖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佳句。宋代著名诗人陆游赞之曰:“何曾蓄笔砚,景物自成诗。”
巢瑚之南,群峰相峙,峭壁嶙峨的银屏山绵延于巢湖之滨。因山上有一大石,色白如银,形似花瓶,因此又有“银瓶”之名。银屏峰海拔508米,为群峰之冠,登山可俯瞰全湖。但见碧波远涵,极目水天无际。一脉青山,云缠雾绕,宛若仙境。围绕银屏峰的九座山峰,形状如狮子,名曰九狮山,古人称之为“九狮抱银瓶”。银屏山麓有仙人洞,传说古代仙人吕洞宾等曾居此修炼,故名。这个地下水溶蚀石灰岩形成的溶洞,可容千人,洞顶洞壁垂挂着千姿百态的钟乳石。洞口绝壁石缝中,长着一株亭亭玉立的白牡丹,枝叶扶疏,ii‘旋而出。每逢谷雨时节牡丹花开,洁白如银,艳丽芬芳。慕名前来观赏者络绎不绝。
被称为“湖天第一胜处”的中庙,矗立在湖北岸叫做凤凰台的矶石上。庙始建于唐,后屡有修建。它撇踞于矶巅,三面临水,楼台巍峨,颇有气势。明代储良材曾作《中庙》,诗中吟道:“湖上高楼四面开,夕阳徙倚首重回。气吞吴楚千帆落,影动星河五夜来。”庙内为形如四合院的纯木质结构建筑,精巧别致。登楼凭栏,烟波浩渺,不辨云乡水乡,景色奇诡而壮观。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162/6394.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162/6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