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凉山彝族自治州概况(2)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4-07-30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二、地质地貌

  凉山州处于中国东部地台区和西部地槽区分界部位、太平洋构造域与特提斯构造域交接部,地处川西南横断山系东北缘,界于四川盆地和云南高原之间,地质地貌复杂;地质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地台西南缘,居康滇地轴中段,表现为:南北向构造—岩浆活动带,西部跨入盐源—丽江台缘凹陷及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系,东部为上扬子台坳。凉山州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脉多呈南北走向,岭谷相同,从东至西主要有小凉山、大凉山、小相岭、螺髻山、牦牛山、银屏山、柏林山、鲁南山等山脉,分别属于大凉山山系、小相岭—鲁南山山系、大雪山山系;境内以山地、高原为主,占全州辖区面积90%以上,丘陵、盆地、平原不到10%;海拔最高处为木里县恰朗多吉峰5 958米,海拔最低处为雷波县大岩洞金沙江谷底305米,相对高差5653米。

三、气候状况

  凉山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季分明,立体气候显著。全州大部分地区四季不明显,冬暖夏凉,干季日照时间长。1981-2022年全州年平均气温10.6℃—19.2℃,平均值14.6℃;年均日照时数1038.0—2611.4小时,平均值1981.8小时,境内最热月为7月,平均为21℃,最冷月为1月,平均为6.3℃。凉山州府西昌城区海拔1510米,年均气温17.5℃。全州年均降水量748.5~1185.0毫米,平均值为995.5毫米,其水平分布为南部多于北部、东部多于西部。山区降水量具有垂直变化规律,最大降水高度位于海拔1800-3500米之间。金沙江干热河谷年降水量600毫米左右,最大降水高度以上的年降水量一般在1300-2000毫米。

四、历史文化

  凉山州自古就是通往祖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通道,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必经之地。秦汉时期,中央王朝就在凉山设置郡县进行管理,唐、宋、元、明、清先后设置郡、州、司、府以及路、卫、厅、县等。凉山州秦汉以前称古邛都国或邛都部落,汉称越嶲郡,隋唐称嶲州,南诏称建昌府,元称罗罗斯宣慰司,明为四川行都司,清称宁远府,民国称宁属。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如西汉司马迁、蜀汉诸葛亮、元世祖忽必烈、著名旅行家徐霞客、马克.波罗)都曾在凉山游历、活动。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凉山,途径会理市、会东县、德昌县、宁南县、普格县、西昌市、冕宁县、喜德县、越西县、甘洛县,发生巧渡金沙江、会理会议、彝海结盟等重大历史事件。1950年,凉山解放。1952年,凉山彝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成立。1956年,民主改革实行,凉山“一步跨千年”由奴隶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1978年,国务院决定撤销西昌地区建制,将西昌地区所属西昌、德昌、会理、会东、宁南、冕宁、盐源、木里等县并入凉山彝族自治州,自此凉山迈入新的发展时期。

五、民族文化资源

  凉山奴隶社会博物馆是全世界唯一反映奴隶社会形态的博物馆;全州有已认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项,其中彝族“火把节”被国务院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泸沽湖摩梭文化有“人类母系社会活化石”之称,彝族歌舞服饰、藏乡风情等多民族文化交相辉映。

六、旅游资源

  凉山旅游资源可分为有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红色旅游资源3大类。自然旅游资源中的山体景观有:神姿仙态的螺髻山,川南胜境泸山,万里云山入画图的龙肘山等;水体景观有:瑶池仙境泸沽湖,有恬静秀美、可与瑞士洛桑日内瓦湖相媲美的邛海,钟灵毓秀的马湖,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峡谷,螺髻山温泉瀑布等。人文旅游资源中的人文活动有:凉山彝族文化、摩梭人母系氏族文化等。节庆活动有:彝族火把节、彝族年、摩梭人转山转海节等。红色旅游资源主要有会理金沙江皎平渡遗址、会理会议遗址、彝海结盟遗址等。截至2023年,全州有代表性景区景点160多个,有A级景区71个(其中,国家4A级景区17个、3A级景区56个、2A级景区3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4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4个,西昌邛海是首批17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之一,邛海湿地是全国最大的城市生态保护湿地、23个重点建设的国家湿地公园之一。

  本文标题:凉山彝族自治州概况(2)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quhua/sichuan/25299.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quhua/sichuan/25299.html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