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永久性变形—地震
构造地震是地壳深处积聚的能量突然释放的结果,即:一旦积聚的弹性应力超过了岩石的强度极限,岩石突然破裂,产生一个冲击力。这种地下冲击以弹性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称地震波,可分为三种。振动方向与地震波前进方向一致的称纵波,平均速度8-10km/sec;振动方向与地震波前进方向垂直的称横波,平均速度4-5km/sec。地震台可根据收到这两种波的时差及它们穿过地壳各岩层的折射和反射情况计算震中的距离和震源深度。还有一种地震波叫地面波,振动方向与重力方向一致,由震中向外传播,速度最慢(一般小于1km/sec),但对地表的破坏和人类的生存危害最大。
构造地震是深部的岩石破裂引起的,地震又使地表形成规模不等的破裂带。我国最早研究的地裂缝是1954年2月11日甘肃山丹地震,在震中区的地表出现一条长达20km的大破裂带,由许多裂逢组成,走向近北西西,与当地的主构造线近于一致,也与山脊的延伸方向一致。1891年日本的美浓一尾张地震,在地表形成近百公里长的破裂带,断裂两侧的相对水平位移达4m,局部地区的垂直位移可达7m。在地震波及的广大区域内(常以万平方公里为数量级),岩层只是传递应力(弹性波传播的介质)而没有造成永久性的变形(除形成地裂逢的震中区外)。
地震除了发生在陆地上外也可发生在海洋里,伴随以海浪高达十几米的海啸。海震常使海底地形发生改变,使铺设好的海底电缆发生折断和移动。因海底电缆的折断而发现了深海浊流活动,引出了沉积学上的一个全新概念:原认为因地壳的振荡运动而形成的韵律式沉积实际上是快速的侧向加积的产物。
上一篇:连续性变形—褶皱
下一篇:风吹风蚀,鬼斧神功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kepu/ludi/15410.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kepu/ludi/15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