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知识之九-我国防震减灾工作方针与体系(6)
地壳形变观测应避开载荷、水文地质环境变化与振动等引起的干扰地震形变观测目前主要有地倾斜、地应变、重力、跨断层短水准短基线与蠕变仪、GPS等,都是高精度观测。台站或测点附近由于物质增减、迁移,使地面单位面积载荷变化就可能干扰上述形变观测值。例如台站附近湖泊、水库、河流的水位升降,海洋潮汐,降雨,新建大型建筑、厂矿与仓库,或者已有大型建筑、厂矿与仓库里重物移动与堆积都可能引起地面载荷变化而造成干扰。在台站或测点附近采油、抽水与注水等可能改变水文地质环境,引起地面变形,也会干扰形变观测。爆破和汽锤等振动干扰也会引起地壳形变速率突然增大,因此,地震形变观测也要避开采石、采矿场地、机场、铁路、公路、冲压、粉碎作业场地。
地下流体观测应注意附近地下水开采、地表水体以及采矿、滑坡、泥石流等干扰水位、水温和水化等地下流体观测担心地表水渗入,同层井开采或注入,或其他可能引起观测井水位、水温或化学含量变化的干扰。同一层地下水是相通的,一口观测井附近一定范围内,另有井抽水、注水或堵塞,都可能引起这口井水位读数的变化。图9-8是川-03井的水位观测曲线,上图是逐时值曲线,显示了以日为周期的固体潮变化,下图是日均值曲线。上图和下图都标示了280米外另一口井堵塞与放开的时间,很明显,280米外的井一堵,川-03井的水位就上升,280米外的井一放开,川-03井的水位就下降,反复试验都是这样。反过来,如果在观测井附近注水,就会引起测值上升。
图9-8 川-03井水位受280米外另一口井堵塞与放开影响的情况
如果观测井的井口与井壁未经止水处置,下大雨就可能有地表水渗入,井孔中增加了地表水,水位就会升高,地表水的温度与各种化学元素一般都比地下水低,它的渗入与地下水混合,必然也会降低相关测值。如果观测井离开河流、水渠、湖泊、水库较近,也会受它们水位升降的影响。另一方面,即使井壁经过很好的止水处置,湖泊、水库、河流等地表水体的水不能渗入观测井,但是这些水体水面升降,意味着载荷增减,也会引起地下含水层承受的压力发生变化,从而干扰地下水动态的变化。同样的道理,采矿爆破、滑坡、泥石流等也会增减载荷,或者在含水岩层里产生裂缝,干扰地下水动态。
鼓励地震预报研究与地震预报统一发布制度 第六讲介绍了地震预报现状。在过去几十年里,我国成功预报了20多次地震,也有更多的地震被漏报,还有一些虚报。地震预报远未过关,至今仍是世界科学难题。这样,一方面强震可能造成巨大灾难,为减灾需要地震预报,另一方面,地震预报还远未过关。面对这样的情况,国外主要倾向待研究过关了,再开始地震预报实践,我国把地震预报作为减轻地震灾害的可能途径之一,坚持“边研究、边预报”的方针,同时,实行地震预报统一发布制度,期望通过尽可能正确的地震预报尽量减轻地震灾害,又尽可能减少不慎重的预报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样的指导思想已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依靠法治,把两者统一起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为地震监测预报专门设立一章,即第二章。其中第九条规定,国家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鼓励、扶持地震监测预报的科学技术研究,逐步提高地震监测预报水平。第十六条又规定,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地震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程序发布。任何单位或者从事地震工作的专业人员关于短期地震预测或者临震预测的意见,应当报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按照前款规定处理,不得擅自向社会扩散。国务院发布的《地震预报管理条例》进一步规定了地震预报意见的形成、评审与发布的程序与权限。
上一篇:防震减灾知识之八-紧急救援越快越好
下一篇:防震减灾知识之十-个人与家庭的防震减灾准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zaihai/2969.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zaihai/2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