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防震减灾知识之六-地震能准确预报吗?(7)

作者:地理人 来源:未知 时间:2021-07-06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下面介绍一些具体的异常资料:

  1973年2月6日四川炉霍发生7.6级地震不久,当年5月8日、8月11日,1974年1月17日、11月17日,在松潘黄龙附近,即后来发生松潘、平武7.2级强震群的震中北边约五六十千米的地方接连发生了4次5级以上地震,最大为1973年8月11日的6.5级地震。川滇地区多次7级大震前,如1973年炉霍7.6级地震和1974年云南永善7.1级地震,震中附近出现中强震群。除了这种中强震群外,松潘、平武未来强震的震中区震前却相对平静,出现地震围空区。外围小震又主要按北北东方向的带状分布,被称为地震活动条带。这都是多次强震前出现过的地震活动图像。具体的分布图形可参见图6-17。光从这张图,地震活动条带还不很容易看清楚。图6-18勾画出北北东方向条带的范围,还给出带内外地震频次比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来说明松潘、平武地震前此条带内的地震数确实比平时明显增加了。那时,特别针对松潘、南坪、茂汶地区,计算了反映大小地震比例关系的b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在前面4个五六级中强震发生前,每次都出现b值相对下降,1975年以后,b值又持续下降(图6-19)。

  川、滇两省7级以上地震来回跳迁现象是明显的(图6-20)。1976年5月29日云南龙陵7.6级地震后,更加注意四川发生7级地震的危险性。

  1973

   

  汶川—南坪长水准复测发现,松潘以北至南坪约80千米,松潘、平武地震前有强烈的垂直差异性运动。即使考虑地形影响,进行尺改,1975年7~9月相对1960年变化最大也达311毫米,平均速率为20毫米/年。测线的大体分布,观测到的垂直形变以及与地形的对比可从图6-21看到。同年10~11月又对松潘—南坪段复测,发现原来变化最大的4~10号点继续大幅度上升,两个月又上升13毫米。这就是长水准观测到的趋势异常。1976年6~7月再次复测,发现该段与1975年10~11月的结果相比,出现反向下降变化(图6-22)。这被判断为短期转折。震后立即复测,变化不大,1980年再复测仍变化不大,说明震后已恢复正常状态。

  松潘地震台跨断层短水准也观测到了中期趋势异常(图6-23)。下线西盘相对东盘在总趋势下降的背景上,从1974年4月出现反向。不过,1975年1月到1976年6月因故中断观测,无法确定最大异常,只能知道1976年6月相对1974年4月西盘上升了1.7毫米。跨同一断层的上线水准从1974年12月开始观测,出现相似的趋势变化。

  

  地磁低点位移、地磁日变形态畸变与姑咱水氡突跳是在预测发震日期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的短临异常。各地磁台记录的地磁垂直分量日变曲线都十分规则,通常低点都在当天的12~13时。可是1976年7月3日,四川、甘肃和云南部分台站记录的地磁日变曲线的低点推迟到14、15时,甚至16时(图6-25)。

  这些异常的台站与地磁日变曲线仍正常台站的分界线恰好在松潘与平武之间通过(图6-25)。根据华北和四川炉霍等多次震例经验,出现这种异常可预测第41天前后3天,即8月13日前后3天,在区分异常和正常台站的分界线附近,可能发生强震。8月10日四川各地磁台的日变曲线的幅度减小(图6-26)。

  

  本文标题:防震减灾知识之六-地震能准确预报吗?(7)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zaihai/2966.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zaihai/2966.html

标签:地震防震减灾知识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